而且现在难道会下雨吗?那官员满心欢喜地走进浴室,期待着即将到手的一大笔钱。就在那官员高高兴兴走进浴室的时候,纳基德蒙却满怀悲伤地走进圣殿。他裹着自己的祈祷披巾站着祈祷。他在上帝面前说道:“宇宙的主宰啊,在你面前一切都是明明白白的,我这么做既不是为了自己的荣耀,也不是为了我家族的荣耀。相反,我是为了你的荣耀,好让来过节的朝圣者们有水用。”刹那间,天空乌云密布,下起雨来,直到那十二口水池都被雨水填满,而且水还更多了,都溢了出来。 当那官员从浴室出来时,纳基德蒙·本·古里安也从圣殿出来了。他们碰面的时候,纳基德蒙对他说:“把多余的水对应的钱付给我吧。”那官员对他说:“我知道是至圣的上帝震动世界,降雨只是为了你。然而,我仍然可以对你提出索要钱财的要求,从法律上讲我能从你这儿拿走我的钱,因为你没有在约定的日期付钱给我,当时太阳都已经落山了,所以那雨是下到我的地盘上了。” 纳基德蒙又回去走进圣殿,裹着祈祷披巾站着祈祷。他在上帝面前说道:“宇宙的主宰啊,愿世人都知道在这世上你是有钟爱的子民的。”立刻,云彩散开,阳光照耀。就在那时,那官员对他说:“要不是太阳冲破云层出来了,我本可以对你提出索要钱财的要求,就能从你这儿拿走我的钱了。” 一位贤哲教导说:纳基德蒙并非他的本名,他的本名是布尼。那他为什么被称作纳基德蒙呢?因为太阳为他冲破(nikdera)云层出来了。 贤哲们教导说:为了三个人,太阳在不合常规的时间冲破云层照耀,他们是摩西、约书亚和纳基德蒙·本·古里安。 《革马拉》问道:诚然,纳基德蒙·本·古里安的事例通过上述传说为人所知。约书亚的事例也能从经文推导出来,正如经文所写:“于是日头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国民向敌人报仇”(《约书亚记》10:13)。然而,我们从哪里能推导出太阳为摩西以超自然的方式照耀呢?以利以谢拉比说:是通过“我要开始”这一表述进行的文字类比推导出来的。在这里,关于摩西,经文写道:“从今日起,我要使天下万民听见你的名声都惊恐惧怕”(《申命记》2:25)。而在那里,关于约书亚,经文写道:“今日我必使你在以色列众人眼前尊大,使他们知道我怎样与摩西同在,也必照样与你同在”(《约书亚记》3:7)。“我要开始”这一表述的重复使用表明,为约书亚所行的所有神迹也同样为摩西施行过。 什穆埃尔·巴尔·纳赫曼尼拉比说:太阳为摩西停留这一情况是通过另一个文字类比推导出来的,也就是“使……”这个词之间的类比。在这里,关于摩西,经文写道:“我要使天下万民听见你的名声都惊恐惧怕”(《申命记》2:25)。而在那里,关于约书亚,经文写道:“约书亚在耶和华将亚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对耶和华说:‘日头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亚雅仑谷’”(《约书亚记》10:12)。 约哈南拉比说:这个观点从经文本身就能推导出来,因为关于摩西,经文说:“从今日起,我要使天下万民听见你的名声都惊恐惧怕,且因你惊恐战兢”(《申命记》2:25)。万国在什么时候因你惊恐战兢呢?就是太阳为摩西冲破云层的时候。 § 《密西拿》教导说:同样,如果有某个特定的城市没下雨,而周边地区却下了雨,这被视为是一种神的诅咒,正如经文所写:“我使这城有雨,那城无雨;此地有雨,彼地无雨,就都枯干了”(《阿摩司书》4:7)。 犹大拉比说拉夫这样讲过:其实两座城市都面临着诅咒,因为一座城市遭受旱灾,而另一座城市则遭受破坏性的暴风雨侵袭。这种说法与经文的字面意思相反。 《革马拉》还列举了其他由犹大拉比传述的拉夫的解释,这些解释同样与经文的字面意思相悖。 “锡安城(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好像行经的妇人”(《耶利米哀歌》1:17)。犹大拉比说拉夫这样讲过:尽管这节经文字面意思是一种诅咒,但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祝福。耶路撒冷就像行经的妇人:正如行经的妇人在她不洁净的日子结束后就可以与她丈夫同房一样,耶路撒冷也会从它的破败中被修复重建。 同样,对于经文“她怎样独自坐在城中,好像寡妇一样”(《耶利米哀歌》1:1),犹大拉比说:这同样也是一种祝福。经文说耶路撒冷像寡妇,但并非真的是寡妇。而是说耶路撒冷就像一个丈夫去了海外的妇人。丈夫不在她身边时,她就好比寡妇一样,然而丈夫是打算回到她身边的。 对于经文“所以我使你们被众人藐视,看为下贱”(《玛拉基书》2:9)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解释。犹大拉比说:这同样可以解释为一种祝福,意思是各国虽然看低我们,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不会给我们安排讨厌的差事。他们既不任命我们当中的人做河道官员,也不任命做政府官员(geziripatei)。 示罗人亚希雅曾这样诅咒以色列人:“耶和华必击打以色列人,使他们摇动,像水中的芦苇一般”(《列王纪上》14:15)。犹大拉比说拉夫这样讲过:这同样也是一种祝福,正如什穆埃尔·巴尔·纳赫曼尼拉比说约纳坦拉比讲过的:“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仇敌连连亲嘴却是多余”(《箴言》27:6)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示罗人亚希雅诅咒犹太民族的话语比恶人巴兰祝福他们的话语更有效力。 约哈南拉比详细解释说:示罗人亚希雅通过把犹太民族比作芦苇来诅咒他们:“耶和华必击打以色列人,使他们摇动,像水中的芦苇一般”。尽管这看似是一种诅咒,但这节经文实际上是一种祝福。就像这芦苇生长在有水的地方,它的枝条被砍后还能重新长出来,而且相对于它的植株大小来说,它的根系很发达,即便世上所有的风都来吹它,也不能把它从原地吹走,而是随着风摇摆,直到风停下来,芦苇依然立在原地,犹太民族也是如此。在经历了所有艰难困苦之后,他们最终会存活下来,回归家园。然而,恶人巴兰通过把犹太人比作雪松祝福他们,正如经文所说:“如河旁的园子,又如耶和华所栽的沉香树”(《民数记》24:6)。就像这雪松并不生长在水边,它的枝条砍了不会重新长出来,而且它的根系也不发达,巴兰希望犹太民族也像这样。而且,虽说即便世上所有的风都来吹它,也不能把它从原地吹走,可一旦南风来吹它,就会把雪松连根拔起,让它倒伏在地。不仅如此,芦苇还荣幸地被取来做成笔(kulmos),用来书写《托拉》经卷、先知书和圣文集。显然,把以色列比作芦苇的诅咒比把他们比作雪松的祝福更好。 贤哲们进一步赞美芦苇说:人应当总是像芦苇一样柔顺,而不应像雪松那样刚硬。 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西蒙拉比的儿子以利以谢拉比从米格达尔·盖多尔,也就是从他老师家出来,骑着驴沿着河岸漫步。他非常高兴,因为学了很多《托拉》知识,脑袋里满是骄傲自满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