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类情况下,那个受灾的城市要禁食,通过吹羊角号来呼求,其周边所有地区要与他们一同禁食,但不用呼求。阿基瓦拉比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周边地区要呼求,但不用禁食。 《密西拿》继续说道:同样,如果一座城市遭受瘟疫或房屋倒塌之害,那这座城市要禁食并呼求,其周边所有地区要禁食,但不用呼求。阿基瓦拉比说:周边地区要呼求,但不用禁食。 《密西拿》询问道:什么样的情况算是瘟疫之灾呢?一系列死亡事件到什么程度可被视作一场瘟疫呢?《密西拿》回答说:如果一座能派出五百名步兵的城市,也就是有五百名健壮男子的人口规模,连续三天每天都有三人从城中被抬出安葬,这就是瘟疫之灾,需要禁食和呼求。如果死亡率低于这个标准,那就不算瘟疫。 对于以下灾祸,各地都要呼求:遭遇枯萎病;遭遇霉病;遭遇蝗虫灾;遭遇毛虫灾(一种成群结队降临某地的蝗虫);遭遇凶猛野兽进入城镇;遭遇战乱(即入侵军队的威胁)。各地要为这些灾祸呼求的原因是,这些灾祸会蔓延开来。 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长老们从耶路撒冷下到以色列地各处的城市,在全地规定禁食,因为在亚实基伦城出现了少量枯萎病,其数量仅够填满一个炉灶口那么多。整个以色列地都遵行了这次禁食,因为枯萎病传播得很快。而且,他们还规定禁食,是因为有狼在约旦河东岸咬死了两个孩子。约西拉比说:规定这次禁食不是因为狼咬死了孩子,而是因为这些狼在有人居住的地区被人看见了。 对于以下灾祸,即便在安息日也要呼求:一座城市被外邦军队包围;一处地方面临河水泛滥淹没的危险;一艘船在海上遭遇风浪颠簸。约西拉比说:在安息日可以呼求救援,但不可为向上帝呼求而吹响(羊角号等)。提姆奈特的西缅说:即便遭遇瘟疫,在安息日也可以呼求,但拉比们不同意他的看法。 § 《密西拿》补充说:一般而言,只要是不该降临到社群的灾祸,也就是委婉地说可能降临到社群的灾祸,都要为之呼求,但雨水过多的情况除外。尽管雨水过多也可能是灾难,但人们不会为此呼求,因为降雨是蒙福的迹象。 《密西拿》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人们对哈尼·哈迈阿格尔说:“你祈祷让降雨吧。”他对他们说:“你们出去把用来烤逾越节羔羊的黏土炉灶搬进来,免得它们被水冲坏,因为必定会降下倾盆大雨。”他祈祷了,可根本没下雨。他怎么做的呢?他在地上画了个圈,站在圈里,然后在上帝面前说:“宇宙的主宰啊,你的子民都把脸朝向我了,因为我就像是你家中的一员。所以,我凭着你的大名起誓,在你怜悯你的子民并应允他们求雨的祷告之前,我绝不离开这里。”雨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但只是很小的雨滴。他说:“我所求的不是这样的雨,我求的是能让水池、沟渠和洞穴蓄满可供全年使用的水的雨。”雨开始猛烈地下起来了。他说:“我所求的也不是这种有破坏性的雨,而是仁慈、赐福、慷慨的降雨。”随后,雨就按正常的样子下起来了,而且不停地下,雨水灌满了城市,以至于所有犹太人都因为这场雨离开了耶路撒冷的居民区,跑到圣殿山上去了。他们来对他说:“正如你祈祷降雨,现在也请你祈祷雨停吧。”他对他们说:“你们出去看看‘认领石’(城中一块用来张贴失物招领启事的大石头)有没有被冲走。”换句话说,如果水还没把“认领石”淹没,那就还不适合祈祷雨停。当时犹太教公会的首领西缅·本·舍塔赫对哈尼·哈迈阿格尔传话说:“要不是你是哈尼,我就会裁定把你革出教门了,但我又能拿你怎么办呢?你纠缠上帝,而他照你的要求做了,就像一个儿子纠缠父亲,而父亲不加斥责就照他的要求做了一样。毕竟,雨按你的请求降下了。关于你,经文上说:‘愿你的父亲和母亲欢喜,愿生你的那妇人快乐’(《箴言》23:25)。” 《密西拿》又讲了一条关于禁食日的律法:如果他们为求雨而禁食,而在日出前雨就降下了,那他们就不必禁食到傍晚。然而,如果雨是在日出后降下的,他们就必须禁食完。以利以谢拉比说:如果雨在中午前降下,他们就不必禁食完;但如果雨是在中午后降下的,他们就必须禁食完。 《密西拿》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法庭因为罗德城缺雨而规定禁食,结果在中午前雨就降下来了。塔尔丰拉比对众人说:“你们出去,吃喝吧,把今天当作节日来对待。”于是他们就出去吃喝,把那天当作节日,到了下午,他们来到会堂诵读大赞美诗,感谢上帝应允了他们的祷告。 《革马拉》:《密西拿》教导说:这些禁食的顺序只有在涉及初雨未降的情况下才提及。《革马拉》就此说法与下面的巴拉塔内容之间引出一个矛盾:如果初雨和二雨的时节过去了,却没下雨,这时就是祈求和祷告降雨的时候了;如果三雨的时节过去了还没下雨,这时就是要禁食的时候了。 犹大拉比说,《密西拿》的意思是这样的:上述禁食顺序在什么时候适用呢?是在初雨、二雨和三雨的时节都过去了,却仍未降雨的情况下。然而,如果在初雨时节降了雨,人们播了种,但庄稼没发芽,或者,即便发了一点芽,但后来因初雨后再没下雨,庄稼的长势又变糟了,那就要立刻为此呼求。 纳赫曼拉比说:这只适用于庄稼长势变糟的情况。但如果庄稼完全干枯了,就不用呼求了,因为这种状况已无法改善。《革马拉》问道: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嘛,因为《密西拿》里说了“变糟”这个词呀。《革马拉》回答说:不是的,纳赫曼拉比有必要针对庄稼干枯后又长出茎秆的情况作出说明。免得你说长出茎秆是个重要迹象,意味着庄稼有好转的可能,通过祷告庄稼或许能保住,所以纳赫曼拉比才教导我们并非如此。 《密西拿》还说:同样,如果在两场雨之间雨水停止了四十天,就要为此呼求,因为这是旱灾之患。《革马拉》问道:“旱灾之患”这个表述是什么意思呢?这不就是旱灾嘛。犹大拉比说拉夫这样讲过:《密西拿》的意思是说,两场雨之间间隔四十天,这是一种可能引发旱灾的灾患。 关于这一点,纳赫曼拉比说:如果因为缺雨,一处地方庄稼长不起来,需要通过一条河把物资运到另一条河(来补给)……(此处原文似乎未完整表述纳赫曼拉比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