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用词类比,“你们要住”,“你们要住”。这里就住棚而言,经文写着:“你们要住在棚里七日”(《利未记》23:42),而就会幕启用而言,经文写着:“你们要在会幕门口昼夜住七日”(《利未记》8:35)。就像在会幕启用那里,意思是包括白天和夜晚,那么在这里,就住棚而言,意思也是包括白天和夜晚。

§ 《密西拿》继续说道:手持柳枝环绕祭坛要持续七天。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履行手持柳枝这一诫命的第七天恰逢安息日,由于在那一天手持柳枝的诫命是《托拉》律法所规定的诫命,它就优先于安息日的规定,于是手持柳枝的诫命就要履行七天。《塔木德》 Gemara问道:就第七天手持柳枝的诫命而言,它优先于安息日的原因是什么呢?约哈南拉比说:这是为了宣扬它是一项《托拉》律法所规定的诫命,因为它在《托拉》中并没有明确写明。《塔木德》 Gemara提出反对意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棕树枝在住棚节的其他日子里在圣殿中也应该优先于安息日的规定呀,而不应只是在第一天优先,这样就能宣扬它在七天里都是《托拉》律法所规定的诫命呀,毕竟这在《托拉》中同样也没有明确写明呀。《塔木德》 Gemara回答说:由于拉巴(42b处提到)所表达的顾虑,即担心有人手里拿着棕树枝去找行家学习如何挥舞棕树枝,进而在公共区域携带它,所以拉比法令禁止在安息日拿取棕树枝。《塔木德》 Gemara反驳道:如果是这样的话,对于柳枝,我们也应该出于同样的顾虑颁布一项法令呀。《塔木德》 Gemara回答说:这两种情况是不同的。就柳枝而言,法庭的差役会把它拿给在圣殿履行此项诫命的祭司们,而且他们会在安息日来临之前就仔细准备好柳枝,不会在安息日做出违规携带它的行为。然而,履行拿取棕树枝的诫命是每个人的责任。因此,就会担心有人会在不经意间在安息日做出违规携带的行为。《塔木德》 Gemara反驳道:如果是这样,也就是因为柳枝是由法庭差役提供的,所以不用担心安息日会被亵渎,那手持柳枝的诫命在节日的每一天都应该优先于安息日的规定呀。《塔木德》 Gemara回答说:要是那样的话,人们就会对拿取棕树枝这一诫命的重要性产生疑问了,因为与手持柳枝的诫命不同,拿取棕树枝的诫命在节日里只有一天优先于安息日的规定,而不是七天都是如此。《塔木德》 Gemara问道:那就让手持柳枝的诫命在节日的第一天像拿取棕树枝的诫命那样优先于安息日的规定呀,而不是在第七天。《塔木德》 Gemara回答说:这样就无法彰显手持柳枝是《托拉》律法所规定的诫命了,因为人们会说其实是拿取棕树枝的诫命优先于安息日的规定,一旦拿取棕树枝被允许了,手持柳枝也就跟着被允许了。《塔木德》 Gemara问道:那就让手持柳枝的诫命在住棚节的其他日子里优先于安息日的规定呀,为什么非得是第七天呢?《塔木德》 Gemara回答说:既然你把它从第一天挪开了,那就把它定在第七天吧,第七天也是住棚节比较特殊的一天,而不是定在住棚节其他中间的日子里。《塔木德》 Gemara问道:如果是这样,也就是手持柳枝的诫命如此重要,以至于它能优先于安息日的规定,那即便在如今圣殿已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它也应该优先于安息日的规定呀。《塔木德》 Gemara回答说:我们并不确切知晓法庭是何时确定月份起始的。因此,有可能我们所守的被当作住棚节第七天的日子根本就不是第七天。当然了,人们不会为了履行一项不确定是否为《托拉》律法所规定的诫命而违反拉比法令。《塔木德》 Gemara问道:如果是这样的话,对于以色列地(Eretz Yisrael)的民众而言,他们知晓月份的确定情况,那即便在如今,在住棚节的第七天,为了手持柳枝的诫命,他们也应该可以不顾安息日的规定呀。当巴·赫迪亚从以色列地来到巴比伦尼亚时,他说:这不是个实际问题,因为第七天不会恰逢安息日,因为贤哲们已经确定了历法,避免了出现这种可能性。当拉文以及所有那些下到巴比伦尼亚的使者们,或者原本离开巴比伦尼亚前往以色列地又返回的人们到来时,他们说:第七天确实会恰逢安息日,但它并不优先于安息日的规定。《塔木德》 Gemara问道:但这样就有难题了;为什么如今在第七天手持柳枝的诫命不优先于安息日的规定呢?约瑟夫拉比说:谁能确切地告诉我们手持柳枝的诫命就是通过拿取它来履行的呢?或许它是通过把柳枝直立靠在祭坛上来履行的呢。既然如今已经没有祭坛了,这项诫命就不能优先于安息日的规定了。阿巴耶对约瑟夫拉比提出反对意见,依据是《密西拿》中所说的:手持棕树枝以及手持柳枝环绕祭坛,根据节日中的哪一天恰逢安息日,要进行六天或者七天。怎么,难道不能从《密西拿》中这两项诫命的并列表述推断出,手持柳枝的诫命就如同手持棕树枝的诫命一样,正如手持棕树枝的诫命是通过拿取它来履行的,手持柳枝的诫命也是通过拿取它而不是通过把它直立放置来履行的吗?约瑟夫拉比回答他说:这两种情况一定是可比的吗?或许手持棕树枝的诫命就是通过拿取的方式来履行,而手持柳枝的诫命就是通过把它直立放置的方式来履行呢。阿巴耶又对约瑟夫拉比提出反对意见,依据是一则《密西拿》:每天人们环绕祭坛一圈,而在那一天,也就是手持柳枝的第七天,人们要环绕祭坛七圈。怎么,难道这则《密西拿》说的不是手里拿着柳枝环绕祭坛吗?约瑟夫拉比回答他说:不是的,说的是拿着棕树枝环绕祭坛。阿巴耶反驳道:但是纳赫曼拉比不是说过,拉巴·阿武赫拉比说过:他们是拿着柳枝环绕祭坛的吗?约瑟夫拉比对他说:他是跟你说拿着柳枝;然而,我的权威并不比他低呀,因为我们都是阿摩拉(口传律法阐释者),而我说他们是拿着棕树枝环绕祭坛的。据说,这也是其他阿摩拉之间存在争议的话题。以利亚撒拉比说:他们拿着棕树枝环绕祭坛。撒母耳·巴尔·纳坦拉比说,希尼纳拉比说:他们拿着柳枝环绕祭坛。同样,纳赫曼拉比说,拉巴·阿武赫拉比说:他们是拿着柳枝环绕祭坛的。拉瓦对拉巴·巴尔·巴尔·哈纳之子以撒克说:精通《托拉》之人(bar urya),过来,我给你讲一个你父亲常说的精妙言论。就我们在一则《密西拿》中学到的:每天人们环绕祭坛一圈,而在那一天,也就是手持柳枝的第七天,人们要环绕祭坛七圈;这就是你父亲以以利亚撒拉比的名义说的:他们拿着棕树枝环绕祭坛。阿巴耶又对约瑟夫拉比提出反对意见,依据是《托塞夫塔》(《住棚》3:1):手持棕树枝的诫命在节日开始时优先于安息日的规定,而手持柳枝的诫命在节日结束时优先于安息日的规定。有一次,手持柳枝的第七天恰逢安息日,他们就在安息日的前夕,也就是安息日之前,拿来了柳枝,然后把它们放在圣殿的院子里,以供安息日使用。当时在圣殿里的波埃修斯派(Boethusians,与主流犹太教观点有分歧的派别),他们不同意贤哲们的观点,认为在节日的第七天没有手持柳枝的诫命,他们看到那些柳枝后,就把它们拿走并藏在了石头下面。这是企图阻止这项诫命的履行,因为他们知道贤哲们会禁止挪动那些石头,因为在安息日石头属于被搁置不用之物。第二天,一些无知之人注意到藏在石头下面的柳枝。由于这些无知之人认同贤哲们的观点,同时又对诫命的具体细节不太了解,他们就把柳枝从石头下面拿了出来。然后祭司们把柳枝拿来,将它们直立放置在祭坛的边上。发生这件事是因为波埃修斯派不承认挥舞柳枝优先于安息日的规定。显然,从这件事的结果来看,手持柳枝的诫命是通过拿取它来履行的,因为这里说的是挥舞柳枝,而不只是把它直立放置在祭坛的边上。《塔木德》 Gemara指出:确实,这是对约瑟夫拉比观点的一个决定性反驳。鉴于对约瑟夫拉比观点的反驳,最初的那个问题就又成难题了:那倒不如说,如今在以色列地的人们在住棚节的第七天也应该为了手持柳枝的诫命而不顾安息日的规定呀。《塔木德》 Gemara回答说:既然我们流散在外的犹太人不会为了这个目的而不顾安息日的规定,那以色列地的人们也不会不顾安息日的规定。《塔木德》 Gemara反驳道:但是节日的第一天不就反驳了这种说法吗,因为对于我们流散在外的犹太人来说,它并不优先于安息日的规定,我们也不拿取棕树枝,而对于以色列地的人们来说,它优先于安息日的规定,他们会拿取棕树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