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惹动忌邪的偶像的座位,惹动忌邪”(《以西结书》8:3)。“他领我到耶和华殿内院,谁知,在耶和华殿的圣所门口、廊子和祭坛中间,约有二十五个人,背向耶和华的殿,面向东方,朝着东方拜日头”(《以西结书》8:16)。《革马拉》解释说:既然经文说“面向东方”,那他们的背朝着位于西边的圣所不是很明显的事吗?那么经文说“背向耶和华的殿”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在说他们会袒露身体,朝着神的临在之处便溺。经文使用了委婉的说法,以避免粗俗的表述。神圣的上帝对米迦勒——犹太民族的侍奉天使说:米迦勒,你的民族犯罪了(见《但以理书》10:21)。米迦勒回答说:宇宙的主宰啊,但愿他们当中的好人足以使他们免遭毁灭就好了。上帝对他说:我要连好人一起烧灭,因为好人没有斥责恶人。

紧接着,上帝对加百列说:“耶和华吩咐那穿细麻衣的人说:‘你进去,在旋转的轮内、基路伯以下,从基路伯中间将火炭取满两手,撒在城上。’我就见他进去了”(《以西结书》10:2)。随即:“基路伯伸手从基路伯中间的火中取些放在那穿细麻衣的人两手中,那人就拿了出去”(《以西结书》10:7)。哈拿·巴尔·比兹纳(Rav Ḥana bar Bizna)拉比说,西缅·哈西达(Rabbi Shimon Ḥasida)拉比说:要不是炭火在从基路伯手中传递到加百列手中时冷却了,而不是加百列按吩咐直接去取炭火的话,犹太民族的敌人(此处是对犹太民族自身的委婉说法)就不会有幸存者,连一个残余之人或逃亡者都不会留下。炭火的冷却限制了惩罚的程度。

《革马拉》继续讲述。经文又说:“那穿细麻衣、腰间带着墨盒子的人将这事回复说:‘我已经照你所吩咐我的行了。’”(《以西结书》9:11)约哈南(Rabbi Yoḥanan)拉比说:就在那一刻,他们把加百列从帷幕(pargod,内层天使所居之处)后面赶了出来,并用六十下(pulsei)火击打他。他们对他说:你要是没做这事,那也就罢了;你要是做了,为什么不按吩咐你的去做,却偏离了所受的指示呢?而且,你做完之后,难道不知道这条原则吗:不应该汇报毁灭之事。如果一个人被派去执行毁灭的任务,他不应详细汇报任务的成功情况,而只应暗示一下就行。

随后,他们带来了杜比埃尔(Dubiel)——波斯人的侍奉天使,让他取代(baḥarikei)加百列的位置,他侍奉了二十一天。正如经文所写:“但波斯国的魔君拦阻我二十一日,忽然有大君中的一位米迦勒来帮助我,我就停留在波斯诸王那里”(《但以理书》10:13)。与这二十一天相对应,他们给了这位波斯的侍奉天使二十一位统治的君王以及马什希格(Mashhig)海港。波斯的侍奉天使说:给我写下犹太人必须向波斯人缴税(akarga)。他们按他的要求写了。他又说:给我写下贤士们也必须缴税。他们也为他写了下来。当他们要签署这些文件时,加百列从帷幕后面站出来说:“你们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劳碌得来的饭,本是枉然;唯有耶和华所亲爱的,必叫他安然睡觉”(《诗篇》127:2)。“唯有耶和华所亲爱的,必叫他安然睡觉”是什么意思呢?伊茨哈克(Rav Yitzḥak)拉比说:这说的是研习《托拉》的学者们的妻子,她们在今世熬夜等待早早出门、很晚才从学习《托拉》处归来的丈夫,从而搅扰了自己的睡眠,她们也因此配得进入来世。加百列问道:这就是她们应得的奖赏吗,要缴纳更多的税?但他们没听加百列的话。

加百列在上帝面前说:宇宙的主宰啊,如果把其他各国所有的智者放在天平的一端,把深受喜爱的但以理放在另一端,难道他不会比他们更重吗?神圣的上帝说:是谁在宣扬我子民的美德呢?他们回答上帝说:宇宙的主宰啊,是加百列。上帝对他们说:让他从屏障后面过来吧,正如经文所说:“我是因你的言语而来”(《但以理书》10:12),意思是因为加百列提到了但以理的名字,所以被允许从屏障后面进来。上帝然后对其他天使说:让他上来。他们就把他带了上来。他上来后,发现波斯的侍奉天使杜比埃尔手里拿着那封信。加百列想从他手里把信夺过来,但杜比埃尔把信吞下去了。有人说信是写好了,但没签字。也有人说信不仅写好了,而且也签了字,但他吞下去后,签名就被擦掉了。《革马拉》评注说:这就是为什么在波斯王国,有的人缴税,有的人不缴税,因为那项法令没有最终确定下来。

经文那里还说:“我离开他(指波斯的魔君)的时候,希腊的魔君必来”(《但以理书》10:20)。加百列不停地呼喊,祈求希腊的君王不要统治犹太人,但没人听他的。

《革马拉》回到克制沐浴是否算折磨这个问题上来。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换一种说法:沐浴被视为折磨,我们从哪里推导出这一点呢?正如经文所写:“王对祭司亚比亚他说:‘你回亚拿突归自己的田地去吧!你本是该死的,但因你在我父亲大卫面前抬过耶和华的约柜,又与我父亲同受一切苦难,所以我今日不将你杀死。’”(《列王纪上》2:26)关于大卫,经文又写道:“因为百姓说:‘我们在旷野里,饥渴交加,疲惫不堪。’”(《撒母耳记下》17:29)“饥渴”意味着缺少吃的面包和喝的水,那么“疲惫”是指缺少什么呢?难道不是缺少沐浴吗?通过经文的对比暗示,那(缺少沐浴)同样也是一种折磨。《革马拉》质疑说:也许“疲惫”是指缺少鞋子穿呢?所以,这并不能教导我们克制沐浴被视为一种折磨。因此,需要找到另一个依据。伊茨哈克(Rav Yitzḥak)拉比说:可以从这里推导出来:“有好消息从远方来,就如拿凉水给口渴的人喝。”(《箴言》25:25)这意味着“疲惫”一词是用来描述没沐浴的人的。《革马拉》问道:但也许这节经文说的是因没喝水而疲惫呢?《革马拉》反驳说:经文写的是“如拿凉水给口渴的人喝”吗?那样的话意思就是像喝水一样进入人体了。但经文写的是“给口渴的人”,这意味着是与沐浴相关的。

《革马拉》阐明《密西拿》中的下一个要点:不穿鞋被视为一种折磨,我们从哪里推导出这一点呢?正如经文所写:“大卫蒙头赤脚上橄榄山,一面上一面哭。”(《撒母耳记下》15:30)“赤脚”意味着缺少什么呢?难道不是缺少穿鞋吗?所有这些缺失都被描述为折磨。《革马拉》反驳说:不,也许“赤脚”是说他没骑马,也没带鞭子。即便他穿着鞋,一个国王没骑马、没带鞭子,也会被视为如同赤脚一样。

于是,纳赫曼·巴尔·伊茨哈克(Rav Naḥman bar Yitzḥak)拉比说:我们从这里来学习,正如经文所说:“你去解掉你腰间的麻布,脱下你脚上的鞋。”(《以赛亚书》20:2)又写道:“他就这样行,露身赤脚行走。”(《以赛亚书》20:2)“赤脚”意味着缺少什么呢?难道不是缺少穿鞋吗?《革马拉》质疑说:也许“赤脚”的意思是说以赛亚穿着有补丁的鞋走路呢。因为要是你不这么说,而是声称要按字面意思理解经文的话,那“露身”难道就是真的赤身裸体吗?其实意思是以赛亚穿着破旧的衣服行走。在这里也是一样,意思是他穿着有补丁的鞋走路。所以,必须找到另一个依据。纳赫曼·巴尔·伊茨哈克拉比说,我们从这里推导出来:经文说:“不要赤着脚出去,也不要使自己口渴。”(《耶利米书》2:25)意思是:要让自己远离罪恶,这样你的脚就不会赤着;让你的舌头远离闲言碎语,这样你的喉咙就不会干渴。因此,我们得知赤着脚被视为一种折磨。

《革马拉》继续阐明赎罪日的另一种折磨:我们从哪里推导出克制行房被称作折磨这一教规呢?正如经文所写,拉班对雅各说:“你若苦待我的女儿,又在我的女儿以外另娶妻室。”(《创世记》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