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马拉》提出异议。经文中说:“他们进内院的门,必穿细麻衣,在内院门和殿内供职的时候不可穿羊毛衣服。”(《以西结书》44:17)这节经文指的是赎罪日的仪式,因为在一年当中,大祭司履行仪式时穿的是八件部分由羊毛制成的祭司服。两节经文之后,先知又说:“他们出到外院的民那里,当脱下供职的衣服,放在圣屋内,穿上别的衣服,免得因自己的衣服使民成圣。”(《以西结书》44:19)《革马拉》推断:怎么,“别的”难道不是意味着比第一套细麻衣更重要的衣服吗?《革马拉》反驳说:不是的,尽管“别的”意味着不同的衣服,但指的是比第一套细麻衣次等的衣服。大祭司穿上第二套衣服不是为了达成赎罪的目的;确切地说,他穿上它们是出于对上帝的敬重,以便从至圣所取出勺子和炭火盆。 胡纳·巴尔·耶胡达拉比,也有人说是塞缪尔·巴尔·耶胡达拉比曾教导说:在公共仪式结束后,一位祭司,若他母亲为他做了一件祭司内袍,他可以穿上它去履行个人性的仪式,比如取出勺子和炭火盆这类本身并非公共仪式的活动,前提是他要把这件衣服转交给公众。祭司履行的所有仪式都必须在穿着属于公众的圣衣的情况下进行,就如同所有圣殿的器皿一样。《革马拉》问道:这是显而易见的呀;一旦他把它转交给公众,它就像任何个人捐赠给圣殿的其他器皿一样成了圣殿财产。这话有什么新奇之处呢?《革马拉》回答说:免得你会说,令人担忧的是,既然是他穿着这件衣服,或许他会打算保留所有权,不会真心实意地转交;因此,它教导我们,如果他把所有权转交给公众,那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说到这条律法,《革马拉》讲述道:他们说起大祭司以实玛利·本·帕比,他母亲给他做了一件价值一百玛纳的内袍。他穿上它履行了个人性的仪式,然后把它的所有权转交给了公众。同样,他们说起大祭司以利亚撒·本·哈尔苏姆,他母亲给他做了一件价值两万第纳尔的内袍,但是他的同僚祭司们不允许他穿,因为这件衣服是透明的,他穿上就好像没穿衣服一样。《革马拉》问道:按照祭司祭服规格制作的衣服,难道能透过它看到人吗?这位先师不是说过:祭司祭服的线是六股的吗?既然衣服是用那么粗的线织成的,透过它们是看不到他的身体的呀。阿巴耶说:这就好比厚玻璃杯里的酒。实际上看不到他的肉体,但由于那是非常精细的亚麻布,有点半透明,所以能看出他皮肤的颜色。 § 说到以利亚撒·本·哈尔苏姆的巨额财富,《革马拉》引述了贤哲们所教导的内容:一个穷人、一个富人和一个恶人来到天庭接受审判,为的是他们在世上的所作所为。对于穷人,法庭成员会问他:你为什么不研习《托拉》呢?如果他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说:我很穷,忙着挣钱糊口,所以才没研习《托拉》,他们就会对他说:你难道比希勒尔还穷吗?希勒尔极其贫困,可还是努力研习《托拉》呀。他们说起老希勒尔,说他每天都去干活,挣半个第纳尔,其中一半他交给会堂的看门人,另一半用来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计。有一次,他没找到活儿挣钱,会堂的看门人就不让他进去。他爬到屋顶上,趴在那里,坐在天窗边上,为的是能从那一代的精神领袖舍玛雅和阿布塔里昂口中听到永生上帝的《托拉》话语。贤哲们接着说:那天是安息日前夕,正值太贝特月的冬季,天上的雪落到他身上。天亮的时候,舍玛雅对阿布塔里昂说:阿布塔里昂,我的兄弟,每天这个时候,阳光透过天窗照进来,会堂里已经很亮了,可今天却很暗;难道是阴天吗?他们定睛一看,看到天窗里有个人的身影。他们爬上去,发现他身上覆盖着三肘高的雪。他们把他从雪里拉出来,给他洗了澡,给他身上抹了油,然后让他坐在篝火对面取暖。他们说:为这个人,我们就算亵渎安息日也是值得的。无论如何,拯救生命是可以超越安息日规定的;不过,这位伟人尤其值得(我们这样做)。显然,贫穷不能成为不努力研习《托拉》的借口。 如果一个富人来到天庭,法庭成员会问他:你为什么不研习《托拉》呢?如果他说:我很富有,忙着打理我的财产,他们就会对他说:你难道比以利亚撒还富有吗?以利亚撒极其富有,可还是研习《托拉》呀。他们说起以利亚撒·本·哈尔苏姆,说他父亲给他留下了陆地上一千个村庄的遗产,与之对应的,海上还有一千艘船。而且他每天都扛着一皮袋面粉,从一个城市走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邦国走到另一个邦国,去那些地方向各位《托拉》学者研习《托拉》。有一次,他经过自己庄园里的村庄,他的仆人们发现了他,却没认出他来,以为他是镇上的居民,就强迫他为庄园主服劳役。他对他们说:求求你们了,放了我吧,我要去研习《托拉》。他们说:我们以以利亚撒·本·哈尔苏姆的性命起誓,我们不会放了你。《革马拉》评论说:在他一生当中,他从来都没去看过自己所有的财产;相反,他整日整夜都坐着研习《托拉》。 如果一个恶人来接受审判,法庭成员会问他:你为什么不研习《托拉》呢?如果他说:我长得英俊,被我的恶念所困扰,因为我面临很多诱惑,他们就会对他说:你难道比约瑟还英俊吗?约瑟尽管容貌俊美,却没有忽视《托拉》呀。他们说起正直的约瑟,说波提乏的妻子每天都用言语引诱他。而且,她早晨用来引诱他的衣服,晚上就不穿来引诱他了。她晚上用来引诱他的衣服,第二天早晨就不穿来引诱他了。有一天,她对他说:顺从我,和我同寝吧。他对她说:不行。她对他说:我要把你关进监狱里。他对她说:我不怕你,因为经上写着:“耶和华释放被囚的”(《诗篇》146:7)。她对他说:我要让你受尽折磨,弯腰驼背。他说:“耶和华使弯曲的伸直”(《诗篇》146:8)。她对他说:我要弄瞎你的眼睛。他对她说:“耶和华开了瞎子的眼睛”(《诗篇》146:8)。她给了他一千他连得银子,让他“与她同寝,与她在一起”(《创世记》39:10),可他拒绝了。《革马拉》详细解释说:要是他在这世上顺从她,与她同寝了,那么上天就会判定他在来世也要和她在一起。因此,他拒绝了。所以,希勒尔让穷人有义务研习《托拉》,以利亚撒·本·哈尔苏姆让富人有义务研习《托拉》,约瑟让恶人有义务研习《托拉》。对于每一类人,都有一个克服了自身困扰和诱惑去研习《托拉》的榜样。 《密西拿》:大祭司走过来,站在他的公牛旁边,他的公牛站在门厅和祭坛之间,牛头朝南,牛脸朝西。祭司站在公牛的东边,脸朝西。祭司把双手放在公牛上进行忏悔。他忏悔时会这样说:主啊,我犯了罪,我做了错事,我悖逆了您,我和我的家族都是如此。主啊,请赐予赎罪吧,求求您,为我、为我的家族在您面前所犯的罪、所做的错事以及悖逆之举赐予赎罪吧,正如您仆人摩西的《托拉》中所写的:“因在这日要为你们赎罪,使你们洁净,你们要在耶和华面前得以洁净。”(《利未记》16:30)祭司和庭院里的民众在他念出上帝之名后回应道:愿他荣耀之国的名永远、永远受称颂。